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基本情况
太阳集团城娱872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中央财政项目支持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具备学科齐全、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平台。1954年,设立上海最早的政治教育专业(专科),199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点设立。2006年,同时设立上海市首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另设有课程教学论(思政方向)二级学科硕士点和“教育硕士”(思政)专业学位点。2009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上海市教委批准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2013年,学院成为上海市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2014年,学院获批上海市属高校中唯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8年,学院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2024年,获批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由此,建立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布局,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本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从思政本科到博士生、博士后培养的一体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科研体系、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秉持“立足上海,服务全国,国内一流”的建院方略,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跃居A类(全校唯二),进入国家第一方阵,实现学校太阳集团的历史性突破。学科和本科专业双双进入软科排名A类,学科入选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创新团队(全校唯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水平优势学科。目前,流动站拥有10名博士后合作导师。其中包括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上海市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首席专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入选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宣讲团和“四史”宣讲团成员10余人次。近5年来,流动站相继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和各类国家项目等3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上发表了100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三十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理论、思想道德教育和党的法制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全国性影响。
流动站站长:张志丹教授
张志丹,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法学博士后。太阳集团官网8722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A类学科,一级学科带头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央“马工程”专家。兼任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倡导“马意学”研究,出版《意识形态功能提升新论》《道德经营论》等5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报刊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CSSCI论文90余篇。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近年连续两届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学者”榜单。
联系方式:
联系人:孙洲 联系电话:18800331883
通讯地址及邮编: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太阳集团官网8722 200234
电子邮箱:sun1992@shnu.edu.cn
博士后学术合作导师:
姓名 | 专业技术职务 | 研究方向 |
张志丹 | 教授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经济伦理学 |
黄福寿 | 教授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政治 |
石书臣 | 教授 |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蒋传光 | 教授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朱新光 | 教授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陶庆 | 教授 | 党的理论与党的建设、政策人类学、新政治人类学 |
耿步健 | 教授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 |
贾淑品 | 教授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马克思主义 |
李亮 | 教授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研究 |
吴宁 | 教授 |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