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12日,第四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在北京大学举办,来自20多个国家的50多位国际学者和国内400多位学者与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设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现代性”“中国共产党与全球治理秩序”“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多样性”三个专场,“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文明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与治理体系”“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道路的多元探索”“人类文明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马克思主义与数字时代的人类文明变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共产党与人类文明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十个分论坛,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一个青年学者论坛。开幕式上,还举行了《马藏》编纂与研究工程十周年成果发布仪式。
我院张允熠教授、张志丹教授、耿步健教授,应邀参加本次大会。与会教授于11日上午和12日下午参加了大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11日下午和12日上午,张允熠教授和耿步健教授参加分论坛四“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道路的多元探索”。张志丹教授参加分论坛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交流活动并发言。由北京大学主办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是全球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国际级盛会,旨在汇聚世界各国顶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和社会主义运动实践者,在共同探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同时,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着眼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和发展,探讨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及其世界意义,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的进步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图文编辑:陈妍雨)
附三名教授与会发言要点:
张允熠:“文明”与“野蛮”的纠结——纪念恩格斯诞辰205周年
为纪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205周年,重温他于1857年4月至1858年10月在一年多时间内所写的三篇文章,启发良多。《英人对华的新远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预测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可能性后果,暗示西方舆论中“文明”与“野蛮”的标签,往往由最野蛮的西方海盗来背书;《波斯和中国》的背景是当时英国在亚洲同时发动的两场战争,两场战争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用“人民战”的“野蛮残暴”手段来对付西方“文明贩子”们的海盗式侵略。“人民战争”是保存中华民族的战争,因而是正义战争;《俄国在远东的成功》揭示了俄国虽然在克里米亚战场上输给了英法联军,但却利用英法两国在中国发动新战争的机会获得了最大利益。当中国古代文明处于辉煌时期,英、俄还是欧洲未开化的“蛮族”。然而,文明古国到了19世纪却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其底层逻辑显现出“野蛮”与“文明”的纠结。拥有古老文明的民族必将迎来伟大的复兴,正如恩格斯预言:用不了多久,我们将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耿步健: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历史生成论反思
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传统文明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向现代文明变迁的总体性表达。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本体论根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承载着五千年文明沉淀的宇宙观、社会观和道德观,为中华文明现代形态提供了深厚文化基因和历史合理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守正创新的精神,使中华文明保持了连续性和主体性。“两个结合”的文明创新机制是中华文明现代形态形成与发展的核心逻辑。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催生出兼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中华文明现代性特质的文明新形态,即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两个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机理是互相成就,其重要意义在于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此外,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现实实践的主体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具有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自觉,通过掌握历史发展规律,运用“两个结合”的文明创新机制,主动推动中华文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总之,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历史生成论为建设全球文明多样性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张志丹: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及意识形态话语权
以往的生产力理论以生产工具标准区分社会形态,但对区分“两制并存”世界格局下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则难敷其用。因此,超越生产工具标准的、体现系统集成式创新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攸关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新质生产力理论之“新”体现在以守正创新实现永续发展,突破资本主义“创造性毁灭”,坚持技术革命性突破与生产关系适应性变革的统一;以人民中心彰显价值底色,把“人民至上”作为价值旨归,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三是以绿色和谐绘就时代图景,推动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新质生产力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超越,破解了区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准,支撑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新质生产力支撑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在战略认知上把握其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根本性支撑作用;在实践推进上注重自觉驾驭资本与生产者联合方式创新;在话语传播上构建系统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在领导保障上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方向不偏。新质生产力理论既满足了新时代新征程对发展生产力提出的要求,又实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话语革新,为夺取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基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