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下午,我院研究生新生暑假“培养前置”系列讲座第六讲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平台举行,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姜迎春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保持精神上主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指向”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副院长贾淑品教授主持,我院2025级全体硕博士研究生新生、2024级和2023级全体学术型研究生参加。
本次讲座围绕当代国学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意识形态建设与文化实践展开,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了科学把握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的两个基本前提。第二部分,阐释了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来扭转一些领域在精神上的被动局面。主要包括三点:第一,通过唯物辩证分析,准确把握文化矛盾;第二,通过战略整体谋划,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第三,通过战术精准发力,有效遏制错误思潮。在这一部分,他还强调:一要精准定位意识形态工作;二要不断完善意识形态制度体系;三要不断健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四要有效遏制错误思潮。他指出,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广泛性,消除其破坏性影响任重道远,需要保持长期警惕,尤其在高校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第三部分,阐释了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锻造始终保持历史主动的核心力量。具体来说,一要坚定信仰,占据精神主动的“制高点”;二要理论自觉,找准精神主动的“定盘星”;三要敢于斗争,击退精神主动的“拦路虎”。
最后,姜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要把握好精神主动的规律,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学习理解,同时必须具备理论自觉与实践观察能力,关注现实矛盾,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随后,副院长贾淑品教授对姜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感谢,并期盼姜教授有机会能线下到校与同学们开展深度指导与交流。
附学习心得:
2025级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的杨梦玲:作为太阳集团官网8722的研究生新生,这场讲座对我意义非凡。它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明确了我的责任与使命。今后在学习和研究中,我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结合中国文化发展实际,探索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努力。
2025级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的刘戚:姜老师在讲座中注重结合史料和原著进行讲解,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树立了榜样。这让我明白,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既要潜心研读原著,汲取经典中的智慧,又要紧密联系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这样才能让研究更具价值和意义。
截图:杨雪宁/汤京